教育学教材的“中国化”探索:1949—1966Exploration of “Chinization” of Educational Textbooks: 1949-1966
万作芳
摘要(Abstract):
教育学教材“中国化”,是教育学教材逐步与外国教育学脱钩,建立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过程和重要环节。从构建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的角度,回看1949—1966年教育学教材的“中国化”探索,可将其分为“前中国化”“初步中国化”和“再中国化”三个阶段。在全面学习苏联的“前中国化”阶段,各学校主要使用苏联教育学教材;在新中国教育实践经验已初步形成的“初步中国化”阶段,政府开始有意识地组织学者自主编写教材,中国教育学教材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再中国化”阶段的典型特征是尝试用中国的教育原理解决中国的教育问题,并以编写“中国化”教材为任务追求。教育学教材的“中国化”探索以建设中国自己的教育学为奋斗目标,最终目的是建立中国的教育学教材。
关键词(KeyWords): 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中国教育学教材建设;苏联教育学教材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助“中国本土教育学的自主探索研究”(GYC2023005)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Author): 万作芳
DOI: 10.14082/j.cnki.1673-1298.2025.02.008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 中国人民大学校史网.华北大学时期(1948—1949)[EB/OL].(2023-08-25)[2024-09-13].https://www.ruc.edu.cn/cn/history/511.html.
- [2] 宋荐戈,张腾霄.简明中国革命根据地教育史[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6:456.
- [3] 陈侠.新中国第一部教育学课本出版的前后[J].课程·教材·教法,1991(2):40-42.
- [4] 冯建军.改革开放前马克思主义教育学中国化的曲折探索[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6):114-120.
- [5]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6:138.
- [6] 周谷平,徐立清.凯洛夫《教育学》传入始末考[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6):115-122.
- [7] 王策三.“新课程理念”“概念重建运动”与学习凯洛夫教育学[J].课程·教材·教法,2008(7):3-21.
- [8] И·А·开洛夫,罗荣渠.冈察洛夫教授“教育学原理”一书讨论[J].人民教育,1950(4):18-24.
- [9] H·K·冈察洛夫,张醒石.我所犯的错误之本质与其原因[J].人民教育,1950(4):24-26.
- [10] 张全民.拥护布尔什维克的批评与自我批评——H·K·冈察洛夫教授“教育学原理”一书讨论总结[J].人民教育,1950(4):26-33.
- [11] 印希.讨论冈察洛夫教授“教育学原理”一书的几个教训[J].人民教育,1950(4):33-35.
- [12] 凯洛夫.教育学[M].陈侠,朱智贤,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
- [13] 凯洛夫.教育学[M].沈颖,南致善,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3.
- [14] 陈友松.凯洛夫新编“教育学”简介[J].人民教育,1956(12):55-58.
- [15] 毛礼锐,沈灌群.中国教育通史:第6卷[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9:96.
- [16] 陈元晖.中国教育学七十年[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5):52-94.
- [17] 曹孚.苏联先进教学基本原则——小学教育讲座:第2讲[N].文汇报,1952-12-18(6).
- [18] 瞿葆奎,马骥雄,雷尧珠.曹孚教育论稿[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 [19] 方晓东,袁清林,宋荐戈,等.董纯才传[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124.
- [20] 陈侠,胡毅,许椿生.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5.
- [21] 北京师大教育系教育学教研室.教育学讲义(上册)[M].北京:北京出版社,1957:前言.
- [22] 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初级师范学校教育学教学大纲(草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4:1.
- [2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师范学校教育学教学大纲(试用)[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6:1-3.
- [2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师范学院、师范专科学校教育学试行教学大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6:1-13.
- [25] 瞿葆奎.建国以来教育学教材事略[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1(3):67-76.
- [26] 王铁,曹孚,王忠祥,等.我们对于几个中等师范学校教育学、心理学教学工作的意见[J].人民教育,1955(11):27-31.
- [27] 毛泽东.毛泽东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 [28] 曹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教育与教育学[M]//瞿葆奎,马骥雄,雷尧珠.曹孚教育论稿.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 [29] 瞿葆奎.关于教育学“中国化”问题[J].华东师大学报(人文科学版),1957(4):6-39.
- [30] 程谪凡.对教育学教学大纲的意见[N].光明日报,1956-11-26(3).
- [31] 陈桂生.教育学的迷惘与迷惘的教育学——建国以后教育学发展道路侧面剪影[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89(3):33-40.
- [32] 瞿葆奎.中国教育学百年(中)[J].教育研究,1999(1):8-17,30.
- [33] 杨贤江.新教育大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61.
- [34] 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讨论稿)[Z].1978年6月.
- [35] 刘佛年.奠定教育学教材编写基本框架与原则[N/OL].文汇报,(2021-06-23) [2024-09-13].https://www.ecnu.edu.cn/info/1095/54826.htm.
- [36] 曾天山.我国教材建设的实践历程和发展经验[J].课程·教材·教法,2017(12):17-23.
- [37] 侯怀银,等.当代中国教育学教材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4:36.
- [38] 瞿葆奎.教育学文集·中国教育改革[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3-4.
- [39] 国家教育委员会师范教育司.教育学学科建设指导性意见[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